連日來,在新橋鎮沿江合興港與上九圩港段,灘面恢復工程進入最后掃尾階段,景觀綠化提升工程也在抓緊施工。新橋濱江濕地生態修復工程預計年前完工,屆時,水美、岸美、環境美的生態畫卷將在新橋沿江鋪展。
新橋鎮副鎮長耿華告訴記者,新橋長江邊原先有水產養殖場、飯店、小船廠、小碼頭,發展雜亂無章,雖然短期內帶動了地方經濟,但給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如今,這里浪濤拍岸,絲毫不見建筑物的痕跡,取而代之的是中山杉、蘆葦等植物。重建濕地,臨江親江休閑節點呼之欲出。
新橋鎮擁有長江岸線11.5公里,鎮黨委政府全面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去年底啟動濱江濕地生態修復工程,還岸于民、還濕于民、還綠于民。該工程是獲得省自然資源廳批準的長江沿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項目,項目區總面積2597畝,以長江堤岸為界,堤外以生態修復為主,堤內以河道駁岸與綠化整治、農田整治提升、村居環境整治為主,包括上九圩港整治、上九圩港以東濕地修復、“退漁還濕”濕地重建、堤內土地整治、合興港整治、青龍港西側廢棄碼頭濕地重建、高壓塔周邊土地整治、村居環境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堤頂道路維修、江堤工程及沿江公路北側綠化工程等。
青龍港西側江堤原先有一處碼頭,經營黃沙、水泥、建筑材料等,東側江堤有三家造船廠,生產活動給生態造成破壞。經過整治,碼頭、船廠都拆除了,灘地綠化了,如今滿目蔥翠,恢復了長江河道生態原貌。
全長1.8公里的合興港兩側綠化已煥然一新,從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到挺水植物再到濕生植物,塑造了層次豐富的植物群落,起到雨水凈化、穩定岸坡的作用。
新橋濱江濕地建立了濕地保育區、濕地生態功能展示區、濕地體驗區等,在江邊區域與村民活動區之間建立了人工濕地,對外界不良生態干擾進行屏蔽,對江邊原生濕地進行保護和修復。
新橋濱江濕地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區130畝的堤內土地整治已接近尾聲,重塑了水系統,并結合多種植物生境,對水體起到過濾、凈化的作用,使水系更加完整合理,形成具有生態效益的游憩基地。
新橋鎮新合村黨委書記黃強介紹,臨江的新合村借助生態修復契機,對村居環境進行整治,項目區民房增加主題彩色墻繪,配套垃圾回收中心、污水處理設施等,使項目區更加美觀、環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橋鎮將積極探索“生態+產業”“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生態+鄉村振興”模式,努力在實現生態效益的基礎上,推動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既呈現長江“蘆葦叢生、江灘飛鳥”的原始生態風貌,又推動文旅產業發展,帶動科技農業發展,助力村鎮經濟發展,達到治理與發展“雙贏”的效果。
來源:靖江網
版權歸原作者 若有侵權 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