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經濟的“晴雨表”,更是社會的“穩定器”。每年春節前后的用工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各行員工流動性大,新成長勞動力逐年遞減,年后“招工難”成為我市各個行業的“心病”。
企業一線操作工緊缺
昨天,記者走訪我市一些工業園區,發現絕大多數企業都在大門口貼出了招聘簡章,列明了招聘崗位、招聘要求及薪資待遇。這些招聘簡章被放在了最顯眼的位置。
江陰-靖江工業園區一家醫療器械公司工作人員介紹,公司年前就用工緊張,年后人員缺口更大,前來應聘者都傾向辦公室文員職位,部分25~30歲之間的應聘者會選擇銷售員的崗位,僅有少部分人考慮操作工,企業崗位需求和求職者應聘比例極不協調。
“現在我們更情愿招外地工,像操作工這類需要下車間賣力氣的活,外地人愿意干。”城南園區一電機公司人事負責人表示,企業招聘長期工,希望員工能留下來,待遇薪資比去年都有所提升。
記者了解到,尤其是機械行業,一線操作工的需求量大,即便是放寬了年齡限制,也難以滿足企業需求。大多數前來應聘的求職者年齡都在25~40歲之間,選擇和嘗試的機會更多,對崗位的專一度相對較弱。
快遞行業招工同比增三成
春節“半歇業模式”結束后,部分快遞也出現“節后綜合征”,不少網點都不約而同貼上了招工的字樣,新一輪招聘快遞員的“招工潮”又悄然出現。
昨天,記者走訪了城區多家快遞網點了解到,春節后的快遞量要比年前降低不少,但快遞員卻依然緊缺。據了解,物流公司的人員流動比較大,大部分物流公司都是常年招聘,但“招人容易留人難”,由于快遞行業風里來雨里去,不少快遞員難以承受高強度的派送任務,再加上快遞行業的社會認可度不高,快遞員往往兩三個月就會辭職,不愿長期從事這一行業。
除此之外,我市快遞員中外來人口也占到一定的比重,不少外來務工人員節后到崗率不高,所以春節過后,快遞行業缺口會更大一些。中通快遞負責人介紹,最近快遞的招工要比平時同比增加三成,平均一天有10余人來求職。目前招聘到的快遞員中外來務工人員和本地人員基本對半,不少快遞點也會加點“福利”,以留住更多快遞員。
服務業“用工荒”有所緩解
返鄉潮加上返崗率不高,年前年后的“用工荒”,讓不少商家都在顯眼位置貼出了醒目的“臨時工”招聘信息。一家咖啡廳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春節前后招聘“臨時工”也不容易,只要身體健康,對于學歷、年齡等都會放寬要求。
工農路一家大型超市春節前夕就在靖江人才網上刊登了招收春節期間臨時工的信息,前來報名的以返鄉大學生為主,超市會對照學生證核實他們的身份信息,并對這些臨時工集中進行培訓。這些大學生主要在超市從事促銷和營業員工作,一般在元宵節前后結束臨時工工期。
記者走訪我市多家商場、餐飲行業等了解到,春節前后不少商家對臨時工給出的薪資比較可觀,主要有按小時計工、按天計薪等。元宵節過后,隨著不少外地務工人員的返潮,不少服務業商家“用工荒”有所緩解。
人社部門支招應對“用工荒”
記者從市人社局就業服務窗口了解到,最近是一年中的求職咨詢高峰期,已有上百人前來咨詢就業問題。“到這來咨詢的以40歲以上的失業人群居多,也有部分應屆畢業生。”工作人員表示,社會上獲取招工信息的渠道越來越暢通,微信、論壇、報刊等其他平臺的招工信息投放,吸引了不少求職者的關注。
市人社局就業管理中心副主任陳凱介紹,企業“招工難”,一部分原因來自新成長勞動力數量的逐年遞減。從2013年的4065人到2016年的2968人,我市高校畢業生招錄數量減少了1000多人。2016年高校畢業生選擇回靖工作的不足一半。
市人社局就業管理中心市場處主任陸進表示,企業一線操作工緊缺,比去年形勢更為嚴峻。目前,已有近千家企業在人社局備案進場招工。市人社部門將和市內市外人力資源公司對接,增加外地來靖就業人數,緩解“招工難”的狀況,同時鼓勵企業朝自動化方向發展,降低對勞動力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