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海(西祠)
2014年1季度 |
2015年1季度 |
2016年1季度 |
名義增長率 (15/14) |
名義增長率 (16/15) |
實際增長率 (16/15) |
|
南京 |
1727.29 |
1873.32 |
2052.24 |
8.45% |
9.6% |
8.5% |
蘇州 |
2911.34 |
3014.29 |
3209.1 |
3.53% |
6.46% |
8.2% |
無錫 |
1777.24 |
1839.31 |
1944.95 |
3.49% |
5.74% |
7.4% |
常州 |
1025.00 |
1082.00 |
1158.80 |
5.56% |
7.02% |
8.4% |
江蘇 |
12892.85 |
14620.00 |
16509.00 |
13.40% |
12.9% |
8.3% |
廣東 |
13636.91 |
14948.00 |
17272.24 |
9.62% |
15.55% |
7.3% |
一季度的經濟數據出來有段時間了,今天來做個小盤點,看看蘇錫常乃至江蘇廣東之爭到底誰在進步誰在掉隊。
涉及到GDP增長率,地方政府喜用“按可比價格增長”這個口徑——此數據扣除了價格變動情況,反映的是一座城市實際生產能力的變動,故稱“實際增長率”。
但城市之爭更喜用“名義增長率”來比較,即跟上年同期數據直接比較(不扣除價格因素),這樣可以及時地反映市場信號,判斷一座城市出產的商品究竟是漲價還是降價,進而判斷一座城市的產能是否處于過剩態勢。
一目了然,蘇錫常整體增長較慢,說明傳統工業過剩明顯,未能及時或者正在向新型產業轉化。從數據來看無錫貌似比蘇州更嚴峻。更要命的是,蘇錫常名義增長率低于實際增長率,更反映出傳統工業品嚴重過剩導致價格下降。南京集省會諸多優勢資源,第三產業和第二產業齊頭并進,這幾年正處于加速發展階段。但也可能部分由于房地產的催化,導致通貨膨脹略顯嚴重。但對比上海,南京還是相對健康,下面看上海數據:
名義增長率 |
實際增長率 |
|
上海 |
7% |
6.7% |
深圳 |
11.3% |
8.4% |
北京 |
14.2% |
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