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一年的反復研究和修改,《靖江市新江平線現代農業集聚帶發展規劃》近日通過省農科院、泰州市農委相關專家審定。在未來的5年里,我市將以“面向全省,引領蘇中”為目標,全力打造一條全長28公里、耕地面積約10萬畝的“現代農業精品走廊”,用現代科技實現“沃土工程”。
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市按照“高品位現代農業”的定位,聯合揚州大學制訂《靖江市新江平線現代農業集聚帶發展規劃》,規劃在我市北部的新江平線兩側,建設以萬畝優質糧食生產基地、萬畝優質果蔬生產基地、萬畝香沙芋生產基地、萬畝特色苗木生產基地、萬畝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基地、萬噸農產品加工集中區為主的“六個一工程”,建設區域西起生祠鎮新躍村,東至西來鎮泥橋村,全長28.14公里,貫穿生祠、馬橋、孤山、季市、西來5個鎮,涉及50個行政村,耕地總面積約10萬畝。
“地區間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同,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也不盡相同。”市農委主任李江豪告訴記者,靖江人多地少,耕地零散,現代農業發展必須堅持規劃先行,走彰顯靖江特色的“精品農業”發展之路。“六個一工程”實施中,將著重加強設施果蔬標準化生產、香沙芋規模化種植、中山杉種苗繁育、農產品冷藏物流中心建設以及糧食深加工技改和品牌建設等16個重點高品位項目的建設,最終串聯起新江平路沿線全長28.1公里的“現代農業走廊”。
新江平線現代農業集聚帶還將完善農產品加工業作為重中之重。市農委農推中心主任朱杰介紹,目前我市農產品銷售以初級產品為主,農戶時常遭遇“菜賤傷農”的困境。此次規劃突出了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計劃在生祠鎮打造萬噸農產品加工集中區,配套冷藏物流中心、果蔬加工中心、農產品電子商務中心和綜合型農產品批發市場,集中對集聚區生產的鮮活農產品進行精深加工,品牌包裝,銷往全國。
靖江市新江平線現代農業集聚帶規劃期限為2015年至2020年,在此期間市農業部門將聯合中科院、南林大等科研院校,通過產學研合作、人才輸送等模式,實現農業上的“高位嫁接”,用現代科技助力我市現代農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