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文化中心位于馬洲公園東側,南臨新洲路,東至規劃道路,西至城東大道,北至陽光大道,用地面積168畝,建筑總面積12.5萬平方米,投資11.35億元。
2010年3月,靖江市文化中心項目由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承擔設計任務,其后共經歷了10次方案論證與修改。方案雖經多輪修改,卻未能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
2012年年初,我市將文化中心項目建設列為重點工程項目,由市領導掛帥成立專門項目組負責實施。2012年8月,規劃、文化等部門會同濱江新城公司形成了文化中心功能設計任務書,項目組再次邀請具有豐富國內、國際文化中心方案設計經驗的設計單位,針對文化中心設計出2~3個全新的方案供比較篩選。
今年1月下旬,由德國GMP國際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和朱锫建筑設計事務所兩家設計單位對各自方案進行優化、完善,形成了正式方案。今年3月下旬,市規劃局主持召開了文化中心設計方案評審會,文化中心設計方案通過專家評審,確定朱锫事務所中標。據介紹,朱锫是中國美術館及文化建筑設計領域中影響最大的建筑師之一,被美國赫芬頓郵報選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5位(50歲以下)建筑師之一”,其作品先后在威尼斯雙年展、蓬皮杜藝術中心展出。
近期,我市邀請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深化設計方案。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是一家綜合實力很強的設計單位,先后完成過人民大會堂、鳥巢、深圳灣體育中心、國家大劇院等國家級的大型建筑設計。
整體建筑造型似航母
靖江市文化中心堪稱我市史上投資最大的文化設施。文化中心內含1200座大劇院、展覽館、群眾藝術活動中心、圖書館、文化產業mall、報業大樓、3DMAX影院、市民廣場等多種文化功能。
根據設計方案,文化中心在城市空間上力求凸顯城市環境的大氣,形成一種“長河日出”的雕塑感。空間布局在北部采取了“日月同輝”的形式處理,將大劇院與市民活動廣場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在建筑布局上似中國古典園林中經典的“一池三山”布局形式,將不同的建筑功能體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大劇院半敞開的圓形穹頂似“一道斜陽鋪水中,露似珍珠月似弓”。建筑空間的設計引入“海綿”吸水的理念,開放而無邊界,在巨大的平臺之下呈現出高低錯落、室內外相互流通的空間,強調融入的行為引導,增強了市民的參與性,同時將許多功能進行整合,既獨立又共享。文化中心整體建筑造型考慮到靖江作為中國現代化造船工業基地,從側面看文化中心好似航行在大洋的航母。
家門口可欣賞高雅藝術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小地認為,靖江市文化中心的建設不僅僅滿足功能的使用性和形象的標志性,而且從城市公共建筑滿足市民文化需求的可能性與必要性等方面來考慮,設計方案貼近靖江經濟和社會發展實際。
據了解,濱江時代公司對文化中心實施項目代建,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項目公司為完成前期的報批手續、市場調研等做了大量工作,同時組織有關人員對當前的先進技術、先進設備進行考察,對已建成文化中心的城市擇優參觀、學習、借鑒,以期在建設過程中更加精益求精。建成后的文化中心將與馬洲公園及周邊建筑融為一體,將來可承接一些文化演出活動,構建高層次文化藝術交流平臺,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領略到音效燈光俱佳的舞臺效果,欣賞到大城市才能欣賞到的高雅藝術,進一步提升靖江的文化品質。
已完成方案設計及評審,今年完成施工圖設計及樁基施工,2014年開展專項工程設計并啟動主體施工。(靖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