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CPI同比增長2.2%,比上月下降0.8個百分點,為兩年最大月度降幅,而PPI同比下降2.1%,這使外界開始擔憂中國很可能會出現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是指經濟衰退時期的貨幣表現,在經濟運行中,通貨緊縮會呈現出物價總水平持續下降甚至出現負增長、貨幣供給量(M2)連續下降、有效需求不足及經濟全面衰退三個基本特征。
今年上半年中國的M2增長13.6%,新增加人民幣貸款4.86萬億元,而經濟增速達7.8%,在世界經濟整體不振的背景下,這是令人羨慕的快速增長,中國經濟與通縮狀態相距尚遠。
據中國央行的數據顯示,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達92.50萬億元,同比增長13.6%,比上月末高出0.4個百分點,與上年末持平。今年1月至5月,M2同比增速分別為12.4%、13%、13.4%、12.8%、13.2%,呈現漲跌互現。
“2011年至2015年,中國將告別‘高速增長時期’而步入‘次高速增長時期’,較大幅度的增速回落并不意味著步入通縮的蕭條。因此,當前及今后的宏觀經濟政策不宜過度反應和轉向過猛。”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說。
上半年,中國居民收入增幅超過了GDP增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509元,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實際增長9.7%;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為4303元,實際增長12.4%。這意味著,隨著政府刺激消費措施的陸續出臺,居民消費的潛力將得到進一步釋放,有助于防止通縮的出現可能。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余斌表示,隨著經濟刺激政策的奏效,中國經濟增速應會在今年晚些時候回升,全年預計增長8%左右。
今年第二季度7.6%的經濟增長率,創下了2009年一季度以來的最低點,但這很可能意味著本輪經濟滑坡已經觸底。更重要的是,這輪經濟增速放緩很大程度上是中國政府主動調控的結果,這也意味著,中國經濟處于中國政府的有力掌控之中。